帳戶管理 購物車 訂單查詢 媒合訂閱 問與答
 


 
傳遞綠幸福-綠消費迷思 更新日期:2011-05-20

文字內容
傳遞綠幸福-綠消費迷思

越來越多人在消費時,都有一個共識,就是盡可能購買對環境污染程度較低的產品,但問題是什麼樣的產品才真得是無害於環境呢?從今天開始我們的系列專題「傳遞綠幸福」,帶您-認識環保產品,提供您在消費的同時,也能讓環保理念付諸實踐。 傳統寶特瓶,百分百採用石油製成,但這款瓶裝水,號稱有三成用的是製糖過程中產生的植物萃取原料製造的。 業者在包裝材料上打出環保牌,可是瓶裝水本身就是個污染,如果人無可避免必須消費,環保之道就是盡可能購買對環境污染程度較低的商品。 不過許多標榜環保的產品,卻未必為真。 綠色採購聯盟秘書長蕭立國:「這個產品它宣稱它是一個環保的配方,它可分解,少污染環境水源,但是它對它裡面所含的東西,或是生物可分解度,完全沒有提及,都沒有寫成分都-沒有寫出來,所以它這是一個不具體的環保訴求。」 「那這一個產品它的環保訴求,它說含奈米的隔污劑,然後不含溶劑,跟環保署規定的,不能含跟需要含的東西完全都沒有在內,它聲稱它是環保,所以這個是一個不相關的,變成它-寫的這些成分,我們不知道是什麼東西,它用一個很漂亮的科技的一個語言,來去包裝它,一般消費者如果不去細察的話,他可能就會受騙,認為它是一個環保的產品。」 「那這個產品呢,它聲稱它是一個天然椰子油成分,所以是天然的,然後它不含螢光劑、漂白劑、磷、苯,所以它講它不含些什麼東西,還是它天然的東西,基本上跟我們一般對清潔-用品的訴求,大概有一定程度的相符,但是我們再進一步去他的網站,或打電話到他們公司要求要提供進一步的數據或支持的證據,他們沒有辦法提供,所以我們只能把他們歸類為無-證明,國內調查數據顯示,消費者開始覺得說他們可以因為環保,把環保作為他一個購買的考量點,這個比例也越來越高,所以很多廠商覺得說,為了要回應消費者的這樣子的一個意-識的覺醒,即使它不是一個環保商品,他也要假裝是一個環保商品。」 這些就是所謂的漂綠產品,利用民眾重視環保的動機,來對消費者灌輸不實的訊息,綠色採購聯盟在去年,做了全台第一次漂綠調查,結果將近一半商品都有漂綠現象,要消費者辨識-這些不實廣告,認標章其實是最容易的。 綠色採購聯盟秘書長蕭立國:「拿這個產品來看,它就標明了它有環保標章,因為環保標章的要求,所以它在它的含有的物質和不含有的物質,都有很清楚的標示,你從這些標示當中-,你就可以知道它對我們環境,有些什麼樣的一些效益。」 政府驗證的環保、節能、省水等標章,都經過嚴格把關,符合低污染、可回收、省資源的標準,所以下回購物前,先看清楚產品上的包裝,可不是加上環保字眼就是真環保。

[連結到影片]
如無法觀看請點選連結

影片格式說明:影片採用 FLASH Player,
如果您看不到影片,請更新您的版本。
指導單位: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執行單位:環資國際有限公司 建議使用 IE5.5版本以上,螢幕解析度 1024 * 768 觀看